铸造,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也是一段历史的凝固。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洮河两岸繁衍生息,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加工业种类繁多,铜铝翻砂铸造工艺是其中最有特色的老手艺之一。
9月3日,记者探访距离岷县县城不远的清水镇清水村,这里的铜铝翻砂铸造工艺于1982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如今,因文化收藏热的兴起和年轻人向传统手工艺的回归,这项起源于明代洪武年间、传承500多年的铜铝翻砂铸造工艺再度崛起,正成为清水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定西市铜铝翻砂铸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胜平正在制作翻砂铜铝模型
52岁的定西市铜铝翻砂铸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胜平表示,他16岁就继承家族传统手艺,开始从事传统铜铝铸造行业。
蒋胜平说,清水铜铝翻砂铸造(翻砂铝模具)不仅工艺过程复杂,而且全部手工操作,工艺以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铸造所用材料是当地的河砂,经捏、烘、扣等工艺手段,精雕细刻制成范模,然后将金属熔化为液体注入范模而制成活灵活现、细致精美的艺术品。
“以前,不少手工艺品被工业品取而代之,村里的年轻人宁可选择外出打工,也不会留在村里干这种又脏又累的手艺活。”几乎一辈子从事铜铝翻砂铸造的蒋胜平一边打磨制作好的铜器,一边说,“现在人们重新认识了纯手工的价值,我们村的铜器产量和销量这几年非常好,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我们的行列。”
指着铸造匠人杨国唐家新盖的三层小楼和新买的小轿车,蒋胜平表示,以杨国唐的技艺水平,年收入2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不是问题,“现在,铸铜的设备也更新了,日子越过越好,真的是老手艺‘铸造’了新生活。”蒋胜平说。
蒋胜平很满意目前的这种变化,村里的年轻人也很高兴能学习传承这一传统手艺,因为,这个过去看不上眼的“乡土”产品如今已是“高大上”的文化消费品。
定西市铜铝翻砂铸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胜平正展示他铸造的铜器
清水铜器铸造工艺因为模具的一次性,每一件铸品都具有不可复制性,是古老冶炼铸造技艺的典型代表,也是研究纯手工铸造技艺的“活化石”,纯手工、唯一性赋予了清水铜器极大的文化价值及收藏价值。清水铜器从日常用品华丽转身为文化收藏品,也加速了铜器铸造产业的壮大。
据了解,清水镇2015年6月成立了铜铝铸造协会党支部,协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壮大铜铝铸造这一清水传统产业,以精准扶贫为重点,通过“企业+协会+贫困户”的运行模式,带领贫困户和其他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村300多户从事铜铝铸造翻砂产业,户均收入20万元左右,年产值1.4亿元。
随着中国对铜手工艺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从事铜器铸造的农户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好几倍。如今,这里铸造的传统大锅、火盆等铜器已不仅仅在国内销售,还早已搭上网购和自驾游的“便车”行销海外,使老手艺真正的成为了致富“新法宝”。(中新网记者 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