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周尔成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
蒋秀梅展示刻瓷技艺
蒋秀梅作品——普度众生
周尔成作品——罗汉组合
“陶的特点是粗犷、厚重,如同男性,充满了阳刚之美,而瓷细腻、温雅,如同女性,充满了阴柔之美。”已携手共度36年的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周尔成、蒋秀梅夫妇,几十年来相濡以沫,更在陶瓷技艺上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成为少有的陶瓷伉俪。20日,周尔成先生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说,40余载的艺术生涯中,他充当着“陶”的角色,而妻子蒋秀梅则化身为“瓷”,在陶瓷创作中,两人将陶与瓷完美地融合,形成精雕细刻、纤巧灵动的艺术风格。
相识于微时 情定于课堂
蒋秀梅自幼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对绘画情有独钟,常在家中跟随爷爷和父母制作一些小陶艺作品。1976年,她跟随昆仑陶瓷厂退休老艺人姜永夫学习陶瓷绘画,同年就职于博山工艺美术厂从事陶瓷绘画,后参加博山第一届职工业余美术班,学习两年。
在美术班培训期间,蒋秀梅结识了相伴她一生的爱人,成为她事业上的伙伴,周尔成。蒋秀梅回忆说,培训期间,中央美院雕塑系几名学生来授课。“有一次,一名学生讲授的课题比较难懂,这时候台下的一名学生踊跃上台,对讲授的内容提出了异议,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蒋秀梅第一次与周尔成相识,并对这个有冲劲又有学识的小伙子充满了好感。
1984年,蒋秀梅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孝成,学习内画、陶瓷绘画、刻瓷,成为王孝成的第一个徒弟。蒋秀梅的作品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以仕女、人物、花鸟、山水见长。王孝成曾称赞其工笔画人物作品在山东工笔画中堪称一绝。此时,她与周尔成也走过了两年的婚姻生活。
“传统的陶瓷造型都比较单一,一直难有突破。”周尔成擅长雕塑,蒋秀梅工笔画技艺精湛,在陶瓷厂工作之余,两人经常一起切磋。周尔成利用自己对造型的独到见解,制作出了形态各异,颇具特色的模具,蒋秀梅则利用工笔画技艺在模具上手绘出各种精美的图案。
打造完整制瓷产业链 首创骨瓷釉下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对于文化艺术品的需求开始减少,大量陶瓷彩绘作品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难以出售。在那段时间,很多陶瓷工艺美术师开始转行做其他行业。1994年,周尔成夫妇所在的博山工艺美术厂倒闭,然而两人并未因此离开陶瓷业,开始将重点转向陶瓷生产,决心打造一家拥有专属制瓷产业链的陶瓷艺术馆。
从创业初期的小作坊,到如今从原料、制泥胚、上釉、打磨、烧制等每道工序都有相应制作车间的陶瓷艺术馆,周尔成夫妇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期间他们研制出独特的骨瓷釉下粉彩,打破了传统骨质瓷颜色单一的传统。
“湖南醴陵釉下五彩可烧出多种复合彩料,多层次的色阶使得瓷器十分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2011年,蒋秀梅开始关注醴陵釉下五彩。在惊叹醴陵釉下五彩精美绝伦的同时,她也琢磨如何让该工艺能在淄博特有的骨质瓷上大放异彩。
“骨质瓷不同于湖南特有的高白瓷,在上色的过程中很容易跑色,最终形成的图案与理想相差甚远。”周尔成夫妇在着色方法上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验,终将釉下五彩成功复制到骨质瓷上。
“先将骨胚进行塑烧,在基础上进行粉彩作画,然后进行烧制、上釉,最终烧制成型。作品与一般的骨质瓷相比,则更具透光性、细腻性,色彩也更绚烂。”谈起独创的骨瓷釉下粉彩,周尔成夫妇显得格外自豪。
刺绣跃然瓷板上 观音像《普度众生》引轰动
每年,蒋秀梅都会与爱人前往普陀山敬拜观音像。源于内心对观音虔诚的信仰,2012年下半年,她决定制作一副观音像。
在制作过程中,蒋秀梅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作品散发出强大的精神感染力,能让每一位看过作品的人发自内心的虔诚膜拜。几经推敲琢磨,她想到了用刻瓷与彩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雕刻出观音半闭半合的眼神直接触及到心灵深处,彩绘出绿叶繁花喻示出人世间的“花花绿绿”。
每天工作8小时,潜心创作4个月,期间她的手指一次次被磨破也浑然不觉,正是这份对艺术的追求,让她制作出生平第一幅两种工艺相结合的精美之作。每一位观看的人都驻足于《普度众生》前,惊叹作品如刺绣般精细。
在2013年中国轻工业协会主办的陶瓷艺术博览会上,蒋秀梅所作的瓷板画作品《普度众生》引起现场的轰动,当场即有买家开出20万的价格欲收藏。蒋秀梅夫妇却作了出人意料的决定,博览会结束后将作品又运回淄博的工作室。蒋秀梅说,“《普度众生》是无价的,它对我而言是一种超越,更是一种信念。”
为了创作更接地气的作品,每一年,周尔成夫妇都会到各地写生,寻找创作灵感。“过去四十余年,我们都在潜心创作古代仕女、山水一类题材的作品,未来我们想尝试少数民族一类的现代人物题材。”在周尔成夫妇眼里,陶瓷的艺术永无止境,他们将用余生去突破界限,打破常规,用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尝试,开创出一片全新的艺术领域。用周尔成的话说,“哪怕我们到了80岁,也有拿起画笔、刻刀,去绘刻最美的陶瓷。”(本文原刊于2014.04.24大众网)